續航:已披露的續航數據在1-3小時,未來若要滿足服務和工業等需求,可能仍需一定提升
重量:身體質量指數(BMI,重量÷身G2)平均在30以上,存在輕量化空間
速度:行走速度可以達到3km/h左右,跑動速度G可達9km/h
雙足行動:現階段的人形機器人已經可以穩定地雙足行走,且對非規則地面(樓梯、斜坡、不平整的地毯和草 坪等)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;部分已經能跑步和轉彎,甚至做出空翻等G難動作并保持平衡。
雙手動作:主打服務場景的ASIMO和Walker對雙手動作進行了開發,可以對特定物體執行所需操作,包括擰開瓶蓋倒出飲料、用托盤端水等。
導航避障:人形機器人對環境的判斷和反應已經有了一定的進展。
ASIMO:通過預設的地圖信息和傳感器獲得的信息,ASIMO可以自動規劃行進路徑,并在行進中避障。
Atlas:給定預設的動作模板以及地圖信息,Atlas可以基于感知信息進行一定程度的自主行動,在行動 模板中進行選擇,在障礙環境中“跑酷”,作出跳躍和翻越等動作,終穿過障礙環境。
現有的人形機器人已經實現了簡單的自動導航避障功能,但局限在相對固定的環境中,距離“在人居住和工作 的環境中” 自主移動還存在較大差距。
自主決策:要使機器人“自主決定怎么完成一個任務”甚至“自主決定做什么” 涉及更G層次的人工智能, 且具有潛在的倫理問題,目前來看還很遙遠。
資料獲取 | ||||||
|
||||||
服務機器人在展館迎賓講解 |
||||||
新聞資訊 | ||||||
== 資訊 == | ||||||
» 機器人的自由度,直接影響到機器人的機動性 | ||||||
» 機器人系統的結構:機械手、環境、任務 和 | ||||||
» 2025年智能焊接機器人產業發展藍皮書: | ||||||
» 商用服務機器人控制系統的組成:任務規劃, | ||||||
» 具身智能工業場景,精準、重復的任務流程成 | ||||||
» 智能機器人的傳感器的種類:內部傳 感器和 | ||||||
» 前臺智能機器人對傳感器的要求:基本性能要 | ||||||
» 各地對具身智能核心發展需求:產業端落地, | ||||||
» 2025年中國具身智能產業發展規劃與場景 | ||||||
» 按控制方式進行分類,機器人分為二種:非伺 | ||||||
» 按機械手的幾何結構進行分類,機器人分為三 | ||||||
» 智能安防巡檢機器人的起源與發展歷史,De | ||||||
» 智能交互機器人的主要部件選型參考方案:伺 | ||||||
» 智能接待機器人的關節機構設計方案參考:運 | ||||||
» 智能接待機器人機構設計模型分析:機器人運 | ||||||
== 機器人推薦 == | ||||||
![]() 服務機器人(迎賓、講解、導診...) |
||||||
![]() 智能消毒機器人 |
||||||
![]() 機器人底盤 |
![]() |